歙县瓦宫导游词

时间:2023-03-14 11:54:14
歙县瓦宫导游词

歙县瓦宫导游词

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导游,时常需要用到导游词,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,此外还具有知识性、文学性、礼节性等特点。如何把导游词做到重点突出呢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歙县瓦宫导游词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
女士们先生们:

你好,欢迎来到瓦宫。我是你的向导。

瓦宫,俗称“奶奶顶”,是位于河北省南部歙县凤凰山(中国古代的黄山)的一处古迹。依山傍水,得天独厚,被前人称为“天造地设”。它不仅建筑宏伟独特,而且保存了中国罕见的摩崖石刻。它是一种罕见的自然和文化景观,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歙县瓦宫是中国最大最早的古建筑,供奉女娲古神。是北齐文宣帝高阳邺城至晋阳的又一离宫,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瓦宫初开三石室,雕数尊。修复后,共有135栋建筑,占地76万平方米,分为山上和山下两组建筑。在山脚下,有元代官员、停宫、广胜宫和纪念碑广场等。,上十八条石径就能到达最高点的瓦宫。

佤族宫殿是为了崇拜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而建造的。据《淮南子·明兰训》、《鲁直》、《杜毅志》等古籍记载,女娲曾以土造人,赐子子孙孙,“炼五色石补天,破鳌足立四柱”。从此,人类和万物得以生存繁衍,赢得了世界对她的尊重和怀念。对于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封建文化统治下的汉族来说,女娲被认为是对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女性,所以她为其修建了宫庙,永远享受着对世界的崇拜。

建于北齐的佤族宫殿遗址 ……此处隐藏921个字……的一个,面积54.18平方米,41000多字。字体都是魏碑书法,“银钩铁画,天下无双”,堪称艺术珍品。刻经的内容都是大乘佛教经典,为研究佛教和北齐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标本和资料,在中国也是罕见的。从我国现存的北齐石刻来看,内容多与佛教有关。当时雕刻佛像的风很大,但很少用巨大的工程在悬崖上雕刻经文。可以说,瓦宫摩崖石刻无论从石刻建筑、艺术价值还是藏经内容来看,都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,也是北齐文化的一个缩影。同时可以看出,瓦黄遗址从拜佛、刻经开始,再到建庙拜神,也体现了汉族民族文化心理的特点,即多种多样的拜佛拜神的宗教观念。因此,从摩崖石刻到瓦黄古建筑,也是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结合的形象见证。

瓦皇阁,又名三阁,东坐西坐,建于北齐大石窟之巅。自下而上分别命名为“清虚”、“自然”、“补天”,高23米。它的建筑风格是山顶,有七级台阶和三个拱门,还有一个龙形的头。它是典型的清代建筑,是佤族宫殿的主体建筑。它高悬天际,琼楼青翠,四面环山,深谷深壑,犹如桂林宫嵌绝壁,故有“倚崖切险,筑美景,坐如霞”之赞。其自然独特的地形十分奇妙,其精致的建筑风格令人叹为观止。每层楼三面设有走廊,背后有悬崖。这些建筑是用九根钢缆建在悬崖上的。据说,当游客挤满建筑物时,铁电缆会嘎嘎作响,因此被称为“会说话的建筑物”和“悬挂的寺庙”。

在佤族皇帝遗址的文物中,最珍贵的是刻在悬崖上的经文。有六处摩崖石刻,刻在摩崖五处。铭文总面积165平方米,石纹1187行,刻经13.74万余字。字体为魏碑书法,“银钩铁画,天下绝”。它是艺术瑰宝,是中国乃至全世界佛教经典中的珍贵文化遗产,是佤族皇帝的历史遗迹精华。是北齐文化。

好了,游客朋友们,瓦宫的讲解到此结束。感谢大家的支持!

《歙县瓦宫导游词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