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实用】高考作文汇总十篇
在日常学习、工作或生活中,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,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,让自己的心静下来,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。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作文10篇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高考作文 篇1一、注意形式美
形式美是最直观的美,一个在形式上标新立异的题目,是惹人注目的首要条件。因此我们在给作文拟题目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:
1.体态美观:
即在拟题时注重题目的形态美,像一个漂亮的大姑娘亭亭玉立在大庭广众之下,给人以“前不见古人”的全新感觉。
①题目中运用间隔号或连接号:例如《母亲?黑土地?小石磨》、《自卑?自负?自强》、《神鞭——母爱》、《对手——榜样》等。
②题目中运用外文字体:例如《从“Made in China”说开去》、《卡拉永远OK》等。
③题目中运用对偶句:例如《立志言为本,修身行乃先》等。
④借用新闻标题:例如,有的题目像新闻题一样,正题之前有引题,之后有副题。
⑤题目中运用数学公式:例如《“1 1>2”》、《“7—1=0”》、《“1>6”》等以等式或不等式的方式化抽象为浅近,收到了纯语言文字难以达到的特殊表达效果。
⑥运用留白:即留出艺术空白让读者去思考、填补。例如,《用你的温柔马屁和背影……——写给阿Q同志的信》,其中的空白,以虚映实 ……此处隐藏30123个字……换一句话说,三种人在“公民应当知法守法”这个问题上的意见是一致的,即使是小闫的父亲,也会认为公民应当知法守法。他们意见不同的焦点在于(核心矛盾):量刑的轻重。表面看,量刑的轻重也是一个专业的法律问题,但材料并非要求学生从专业的眼光帮助或评价法院的量刑,而是表明自己对“判刑10年”的态度及原因。也就是说,这则材料要求学生论述的不是公民应不应该守法的问题,而是如何看待小闫和朋友分别被判处10年半和10年有期徒刑的问题。可见,只有把握到材料事件中的具体的话题与写作对象,即找出材料的主要矛盾冲突点,材料准确立意。
高考作文 篇10勃兰特下跪和日本的无赖。
德国、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。波兰牺牲了600万人,中国则是3500万人。
1970年IZ月12日,德国勃兰特访问波兰,他在给无名烈士墓和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献花圈时,竟当着成千上万人的面,扑通一声跪倒在地,举世为之感动。
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日本的某些政治家不愿正视历史。1995年6月,日本众议院通过的《不战决议》中,连最起码的道歉与侵略都不提,仅仅表示对所谓"可能采取了的""类似侵略的行动"进行所谓的反省。就这样一个不合格的"决议",在日本众议院511名议员中只有230人投赞成票;有的人甚至胡说什么所有亚洲国家都"托了这场战争的福"。这种无耻的行径值得世人警惕。
分析:面对同一段历史,德国勇于认错而赢得了国际上的尊重。反观日本,不但没有认识自己的罪行,而且还企图篡改历史教科书,以此来掩盖自己所犯下的罪行。其结果只能是孤立于国际社会,受到国际社会的唾骂!
话题:"正视历史""勇气""历史与现实"